春节以来,国际投资者涌向中国科技股,以“DeepSeek时刻”叙事大幅增持中国资产,并通过各种报告深化这种叙事逻辑和真实性,引发市场情绪共振,推动阿里巴巴、小米等H股股价不断上涨,A股市场也掀起炒作DeepSeek的概念和板块。
DeepSeek-R1开源大模型的低成本、高性能优势引发全球关注,它出现在一个微妙的时刻,即打破了华尔街与硅谷联手制造的AI叙事霸权,而且美国资本市场正在面临“特朗普不确定性”风险,因此,资本开始变得谨慎。而中国则满足了国际资本做多的叙事:中国的经济刺激措施、中国公司股价触底,DeepSeek给予了市场一个重估价值的理由和主线,从而引发了此次中国科技股的上涨潮。
高盛等一些机构的报告认为,DeepSeek-R1以及其他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人工智能模型,改变了中国科技的叙事。人工智能是这轮美股强劲的核心驱动之一,美国科技股的市值在过去两年中增长超过一倍。报告认为,人工智能可以提升企业的劳动产出,提升生产力。广泛采用人工智能可能在未来10年内每年提升中国企业的收益2.5%,未来一年内,沪深300指数可能上涨至4700点,有19%的上升空间。
这些机构进而给出具体的路径,认为大规模AI应用将推动中国的生产力增长和经济增长。美银认为DeepSeek的出现将推动软件、数据、半导体、互联网、电动汽车等多个行业的发展。高盛将整个中国上市公司分为人工智能技术与非科技等两类,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软件(硬件、数据存储、冷却系统),数据与云(例如互联网平台公司),以及软件与应用(自动驾驶、生物技术、人形机器人、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等)等板块将受益。瑞银甚至公布了中国人工智能一揽子上市公司名单。
叙事是资本市场运行的重要部分,意在获得更广泛的共识以推动市场上行。但叙事本身并不等于事实,而是一种预期和情绪。以美国市场的AI叙事为例,它建立在高算力投入与高生产率预期的基础上,但事实表明,算力并非是决定性的,而对于生产率的影响仍然无法证实,仅仅是故事。但叙事成为了市场的“气”,并形成情绪共振,从而不断积累泡沫。
DeepSeek叙事大幅提升了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创新发展的信心,从而将信心投射到资本市场的预期。这其中含有补偿性的色彩。首先,中国技术创新能力一直被低估,DeepSeek只是提醒了国际资本应该客观看待中国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成就。其次,正因为信心缺失与认识不足,导致中国资产价格存在显著的低估现象,中国科技股当前市盈率显著低于美国同行,DeepSeek叙事有利于修复资产低估的现象,缩小与美国市场的估值差距。
我们也看到,叙事有宏观上的发现功能,但主要是为市场炒作“充值”。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否能够广泛提升生产效率仍然有待观察,目前市场做多中国科技股是技术突破、政策红利与资本叙事共振的结果,既有估值修复,也存在中国外汇储备增加在香港市场配置的预期,既有南向资金大规模流入,也有市场“害怕错过”情绪的推动,因此,市场应该客观看待,警惕泡沫化风险。
智能化是此轮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的主要方向,但人工智能是工具,我们必须以实体经济为核心,完善现代产业体系股票如何杠杆配资,推动AI技术落地与生态健康化,尤其是制造业领域的智能化制造与智能化应用。因此,我们必须继续强化对硬科技的投入,全力攻坚底层技术与卡脖子领域,加大基础科学研究与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的扶持,避免概念炒作引发“AI泡沫”,扭曲创新发展的意义。